双柏县省级非遗“打陀螺”项目荣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推荐公示名单

日期:2020-12-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双柏县文化馆点击:3729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双柏县省级非遗“打陀螺”项目荣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推荐公示名单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注:只提取打螺项目部分)

 




      2009年9月彝族传统体育“打陀螺”,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陀螺,一般俗称为“得乐”,彝语为“摆冲”,分为平头陀螺和帽头陀螺两种。一般用较坚硬的青香子砍制。打陀螺活动,多为对抗赛,一般分为个人和集体两种。集体对抗赛,根据人员强弱搭配对半分开,实行一攻一守,守主将用鞭绳缠绕陀螺依次抽旋于地为靶螺,攻方在规定的距离外依次抛击靶螺,将靶螺击倒被击撞出规定的距离外为胜,在集体活动中,攻方根据人数计,击中者有半数以上者,视为胜,可以继续攻击。击中者不到半数视为输,输者为守,胜者为攻,反复进行娱乐。个人比赛,实行一攻一守,攻6次,守6次,以个人的得分出胜负。在比赛时一般用非金属平头陀螺,陀螺锥尖不超过0.4厘米,直径9至10厘米,陀螺圆柱体高度5至6厘米(陀螺圆柱体的丈量从陀螺的顶部平面与椎体的交界处),陀螺重量不超过800至900克。在比赛中鞭绳和鞭杆也很讲究。鞭绳粗细不限,鞭绳长度男子为6米,女子为5米,鞭杆长度不得超过0.6米。比赛场地也有规定。比赛应在平整的无障碍的水泥地面上进行,男子的比赛场地长20米,宽15米。女子的比赛场地长19米,宽15米。攻击线男6米,女5米。


 

彝族传统体育“打陀螺”主要流传于双柏县大麦地镇、嘉镇、爱尼山乡等乡镇,是双柏县比较有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和技巧性的就数大麦地镇,以木天光为代表的运动员在国家级、省级、州级的民运会上都获得过名次。双柏县“打蛇螺”这项体育活动在木天光的带领下越来越活跃,自1986年首次参加楚雄州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后,得到了各级体育部门的重视和认可,先后参加了第四届至第七届全国及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二届至第七届楚雄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全省陀螺锦标赛及全国农民运动会陀螺表演赛,在多次运动会上夺得团体冠军和个人单项比赛第一名。全国民运会中共获金牌10枚,铜牌2枚;省民运会中获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5枚;为省、州、县争得了荣誉,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同时也为我县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的开发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项运动男男女女都能参加,因此逐渐成为彝山男女青年比较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节日活动中,“打陀螺”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传统的习俗已形成了不打陀螺,体现不出节日的热烈气氛。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